根据当前中国游戏监管政策(截至2025年4月),手游若未通过审批(即未获得版号),确实无法合法收费运营。以下是具体分析及攻略建议:
一、政策规定与现状
版号审批是收费前提
根据2016年《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》,游戏必须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获得版号后,才能上线收费功能。
2024年底“绿色通道”关闭后,未过审游戏连测试期间的临时收费接口也被禁止。
违规后果
未过审游戏若强行收费,属于违法行为,可能面临下架、罚款甚至法律责任。
部分厂商通过“代金券”“测试返利”等名义变相收费(如中的案例),但这类操作风险极高,可能被监管部门查处。
二、玩家应对策略(攻略向)
场景 | 建议操作 |
---|---|
游戏未过审但想体验 | 1. 关注官方免费测试期(如删档测试); 2. 利用官方赠送的代金券/资源(非充值渠道获取)。 |
已充值但游戏下架 | 1. 保留充值记录,通过法律途径申诉退款; 2. 联系支付平台(如苹果/支付宝)申请争议处理。 |
选择合规游戏 | 优先选择有版号的官服游戏(如中标注“官服”“买断版”的合集),避免数据丢失风险。 |
三、开发者合规建议
提前申请版号:审批周期约2-6个月,需预留足够时间。
替代盈利模式:
广告变现(需备案);
周边商品销售(与游戏内容分离)。
四、风险提示
警惕“无限代金”等宣传:部分未过审游戏通过后台发放虚拟货币吸引充值(如),但可能存在跑路风险。
参考新法规:2025年5月实施的《预付式消费司法解释》加强了对虚拟消费的保护,玩家可据此维权。
如需具体游戏过审名单或退款流程,可提供更多细节进一步解答。